close

告別盧安克

1  

 

視訊出

視訊出處:http://v.ifeng.com/documentary/figure/201210/c2e5d38a-cc70-46c2-8dec-548f13f7aca0.shtml

 

 

 

告別盧安克,這是名主持人柴靜對原籍德國的支教教師盧安克的一段專訪影片,我在一偶然機緣下在網路漫遊而莫名地連結到此,第一次觀看就體會到了盧安克想要表達的幾個重要人生哲理,接下來幾天,我嘗試整理出這30分鐘訪談的關鍵內容,覺得有些內容題材可以變成生命教育裡非常關鍵性的討論重點。

 

 

 

先剪輯片中幾個精彩的重點對話:

 

何謂:大人,大人都是先理解後再去處理一件事,而內在小孩卻只有行動,只有在行動中才有感受,有了感受才有反思。這樣的反思來自於自己的感受,從行為到思維,然後又從思維到行動,跟你內在小孩溝通是沒有積極作用的,陪同他行動才是有用的。

 

 

 

當一個人年紀大了,發現他們只能完成任務,但已經不會創造了。任何導師教給學生的不是任務,而是完成任務所需要完成的才能與力量,而只有培養兒童具有這種力量。

 

 

 

但 兒童需要成人的陪伴,一個可靠只屬於他們的一個大人,但若大人走了,可能會把小孩的心一起帶走。沒有一種引導的力量,他們都會變得很瘋狂,好像是種效應, 一種動力,沒有界線,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,幫派便成了一種需要,因為加不了這個大社會,就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小型社會,當然會跟大社會有所衝突,但哪也是 一種心裡需要。

 

 

 

老師兇一點,這不是長久的解決方式,重要是做為他們心中的權威,心中的英雄,他們需要另一種歸屬,能給他們力量,但是秩序並沒有力量。

 

 

 

歸屬與秩序兩種分別是甚麼?歸屬是心裡需要,而秩序是社會需要。有了歸屬,人就會自動去想,可以發揮他想要照顧一件事情的願望。

 

 

 

心鏡中的主角有超能力,不是來自他的超能力,而是來自他能能承受每一派人馬對他的羞辱,打罵,欺負,卻不會攻擊任何人。

 

 

 

心鏡

 

每人心中都有一面鏡子,它能折射出人們心中的意圖,有任何目的性要改變它的,最後目的都會反作用到自己的身上,被它擊倒。只有不參于意圖,不參于攻擊,也不想後果,它才不會受到心鏡的傷害,它的心裡沒有了目的,空了,沒有打倒心鏡的目的,沒有了目的就沒有被反射了的作用。

 

 

 

生命最大的領悟是不要急。

 

 

 

有了目的,故意去做甚麼,就沒有用,沒有了效果,都是假的。想影響別人反而影響不到,因為大家都可以全然感覺到,這是為了影響他們,他們才不會接受呢!

 

 

 

中國人都有一個很大的問題,那就是太著急了。來不及打好基礎,就要看見成果。

 

 

 

男人需要自己的事業,而女人則需要有自己的家。

 

 

 

人生有第三條路可以選擇嗎?

 

答案是沒有,你只有承受或不承受。

 

何謂承受:承受未來的責任,不管最後是甚麼結果。

 

 

 

後續討論留給大家,相信每人都有一面心境,你的心鏡現在會反射甚麼呢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d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