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過去的危險,是人變成奴隸: 未來的危險,是人變成機器人。
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、社會學家和哲學家、精神分析學派中對現代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最大的人物—佛洛姆。
在佛洛姆的眼裡,只有愛才能讓他真正地生存下去,才能讓他孤獨的心感到溫暖。那麼,什麼是「愛」呢?佛洛姆說,「愛」是無私的給予,不是佔有欲的滿足。他又認為,現代人離「愛」越來越遠,離欲望越來越近。
佛洛姆強調,愛應該是一門實踐的藝術,是一種積極性和活動性:如果我愛人,我應該長期地處於一種對被愛的人的積極關心的狀態之中,而不是只對他或她才關心。
佛洛姆認為現代人找不到精神家園。如今我們遇到的是這樣的人:「行動和感覺如同機器人一般,從來不會真正有自己的經驗,完全自以為是地行事;他用做作的微笑代替了真正的笑聲,用無聊的饒舌替換了坦誠無私的交談,用陰沉的失望取代了真正的悲慟。」
佛洛姆認為現代人只有在夢?才是自由的,他說:「在每個人的一生中,對知識的渴望,都親身體驗過的,但對智慧的追求,卻是痛苦的。因為你可以花錢去讀書,去尋找知識;但你無法花錢去購買智慧,智慧只能來自你自己的存在。如果說懷疑能力是智慧的起源的話,那麼這種真理就是對現代人智慧的哀悼了。」
佛洛姆認為現代人已不知道自己是誰。「我相信人必須擺脫奴役和使人麻木不仁的幻想,為了創造一個不需要任何幻想的世界,人必須意識到人本身內在的和外在於人本身的現實,只有丟掉幻想,人們才能獲得自由和獨立。」
上文摘自: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ook/book_page.asp?kmcode=2011470027846&show=content&OpenArea=1
在我眼中的施季青,她是一個渴望知識與真正行動去探索智慧的人,既然她是個人,我選擇用欣賞的角度取代批判的角度。我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,因為人總是朝向人格最高的完整進化。
我最欣賞的是她去年底動了危險的心臟手術,植入了三根支架,她未曾報怨過,幾天後她忙著與紫靈協助需要拐杖的人,除了她我還沒看過連死亡都不懼怕的人。
她散盡家財,為了公益慈善,奔波勞累,我也未曾聽過她抱怨一句,她的學生是這網站的負責人,用了很多人力與一切的資源,義務維持第七類接觸-http://www.007contact.com/html/v1/main.aspx網站的運作,我見證這世界上仍有很多默默耕耘與行善的人,我向他們禮敬。
她願意花錢去實際經驗她所不了解的事物,好了解真相曲直。她拿起高中物理學課本自修,好了解我說的量子物理學,她之所以言之有物是因為她親身經驗她所要表達的一切事物。
因為生命有限, 沒時間再浪費! 做自己, 才是最快樂的事情!是的,她永遠在做她自己,她無私地幫助別人,這是我最讚嘆的一件事情,我寧願她多照顧自己一些……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