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人最急需的是改變溝通的理念與方式-1

101  

 

我在過去的文章中一直提起,新的人類將分兩批抵達地球,有否可能這種更高層次意識的植入,得以協助2012年年底的種種意識揚升,因而促進了嶄新的地球版本呢?這個議題是肯定而樂觀的。

 

任何終極改革都需要一種新語言的革命,危機成為轉機常常會以衝突的方式呈現這過程,智慧是考驗人類是否有能力在壓力引爆的臨界點前,化為理解與體諒,進而得以合作與達成共識。

 

在這次台灣的太陽花學學運中,我注意的焦點不只是服貿的內容,學運所呈現方式,學生與警察的衝突接觸,各黨政的不良溝通…等。我更注意在新語言的呈現,這次新語言所呈現的方式是陰性力量,它不是對不對的問題,而是真實的感受力量。你我可以在各媒體間看見各種感性的普遍存在,比如有位阿公從南部上來找尋他的孫子,襤縷漫步找尋中不乏透露著不捨與無奈。

 

一位老媽媽懸著眼淚說她的小孩正在立法院內,她看見別的小孩在外面,也都像是她的小孩,她請求警察不要再打小孩,每一棍打下去的都是她的心頭肉,她老了她願意來承受這些苦痛,只為了讓這些學生得以有一個新希望的未來,…這些柔性的真實語言感動到你我的內心底處,它就是慈悲,它就是愛,它就是體諒與同理,原諒與互相理解才能得以發生,有慈悲為底的任何溝通才得以讓智慧自然呈現出來,就是這麼簡單。這些都在過去的抗爭中不是不存在的,而是被正義與真理所淹蓋過,正義與真理通常所著的角度不同,自然需要有藝術的溝通來化解。

 

第一批的更高的意識靈魂從1989年前後到1999年陸續降臨地球,這些都是地球的超級老靈魂,這些小孩是這次學運的主體,他們代表著真善美的智慧與慈悲,她們都是我們中老年人的生命老師,她們現在為我們上了寶貴的生命一課。

 

我向你們致敬,也正在向你們學習溝通。

 

102  

 

這裡有一篇文章寫得很好,與大家分享!

 

「我為你好,所以你應該要聽我的」從服貿爭議看台灣教育中四個問題

文章出處:http://www.thenewslens.com/post/31225/

服貿事件,除了政治立場和利益外,讓我體悟了更多的,其實是教育的觀念。以我的例子來說,很多家庭教養的方式,都會導致像現在一樣的結果。

以下先論述我覺得政府在這件服貿議題上的作為,為什麼會引起這麼龐大的憤怒。

1. 缺乏溝通

在作服貿事情之前,並沒有和人民溝通而導致。只說了服貿是趨勢,會對於人民有幫助。每個人也都不明究理,直到立院被占,網路上也不斷有學者專家甚至香港朋友發表看法,還是沒有任何官方回應。前幾天經濟部推出懶人包還有救火包 。如果這個東西早出來一個禮拜、一個月、半年甚至一年。那結果會不會比現在好上許多?感覺像是先惹人生氣,才去道歉。不如先和人家溝通清楚,才能有效的處理這樣的情緒吧?

而且在事件發生之後,有更多人只說學生被搧動,他們沒禮貌,做很多違法行為。這不就跟你惹別人生氣之後,還說人家修養不好,愛生氣。怎麼讓人信服呢?

2. 不懂包裝

很多懶人包運用了大量的網路(鄉民)語言,圖案畫面,以及煽動性的話語。當然政府的條文是不能這樣用的,但是沒有包裝出一個讓人民憧憬的願景,沒有人感受到這個東西的好,只讓更多人民感到恐懼。而且我覺得人其實是懶惰的,更是有局限性。也許有人認真把這個條文看完,但說不定沒什麼感覺,因為也許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也看不懂,他們只會感受到一個訊息,那就是大陸人要進來了。

3. 讓民眾安全感不足

今天很多人民是因為不了解這個條約,不清楚他們到底有什麼好處,尤其這又是一個對我們有高度威脅的國家。然後政府只告訴大家,這個對我們是利大於弊,卻又這樣草草的通過法案,這樣誰能夠信服?假設你是一個有女朋友的男生,你每天都跟一個女生講電話,你女朋友非常不爽問她到底是誰,你回答他就紅粉知己啦,反正不會對你有威脅,我正在跟她吃飯先不跟你聊了。這樣說得過去嗎?你女朋友不會跟你吵架才怪。

很多人怕自己賴以為生的產業會受到影響,可能會改變工作型態。更怕失去自由。簽完服貿一定會有改變,而且是未知的改變,但在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,人們都會認為是不好的改變,進而抗拒。

103  

我認為在教育上,我看到了相似的問題,更可能是因為這樣的教育觀念,導致這樣的結果。

1.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要多

一堆政府官員和你的長輩都是透過這樣的態度告訴你的,甚至網路上很多討論也很常用你們就是「太年輕」「不成熟」「小屁孩」的標簽想堵你的嘴。在這次事件看到很多人看到學生占領立院,就用「學生違法」「學生沒禮貌」「學生被煽動」「這是政治陰謀」這些「我比你還大,你不懂」的標籤直接給你貼,但卻沒有任何回應或是表態。現在年輕人資訊吸收的越來越快,可能都比老一輩的人得到更多資訊,但還是有很多人習慣告訴你「小孩子有耳沒嘴」,也導致第二點發生。

2. 上對下關係中,幾乎不溝通

教育上很常有上對下關係,像是家長對孩子,老師對學生。但是這樣的關係很少溝通,只照著上面給你的指示行事,導致我們都不知道為什麼,只知道就是這樣。爸媽不准你交男女朋友,但是除了告訴你要你好好念書,有沒有坐下來和你好好討論這個問題?家長叫你看分數填志願,除了告訴你會找到好工作之外,有沒有問過你想要的是什麼?討論過什麼對你來說才是重要的?老師請你畫重點,告訴你這部份很重要的同時,有沒有告訴你為什麼這裡會是這章節核心價值?在我個人的經驗中,真的很少很少。

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,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,才是溝通。為什麼懶人包會比政府的條文法案讓大家更有感覺?因為很多人真的看不懂你們的那些條文、那些法案。就像父母老師會告訴你「長大你就會懂」「你不用懂 ,反正我是為你好」。那這個好,究竟是家長和老師的好,還是孩子的好?

政府告訴你這個法案很好,但沒有告訴你為什麼好。除了好以外壞的有哪些?政府接著告訴你利大於弊,但利大於弊是誰的想法?是政府的想法還是人民的想法?這就要講到第三點。

3. 我為你好,所以你應該要聽我的

打個比方,假設今天回到父母決定婚事的時代。假設你是個只注重另一半外表的人,今天要相親,結果妳媽幫你找一個醜男醜女,但是超有才華,溫柔體貼,家境和你門當戶對。你爸媽會告訴你,結婚就是要找這種的,幫你挑一個這麼好的還嫌,你年紀還不到,我告訴你我們就是這樣過來的。

也許他是對的,但你會不會賭爛?

很多人選填志願的時候,爸媽只把分數和學校放在前面,他們希望你有競爭力。但你可能想要走技職體系,卻因為父母覺得你分數可以念高中大學,為什麼要去念技職,所以反對你的想法,叫你去高中大學好好念書。

你覺得這樣會更有競爭力,還是會因為不被尊重而憤怒?你身邊被父母決定志願的朋友,是告訴你還好有聽爸媽的多,還是告訴你早知道就不要聽爸媽的人多?

一定是後者,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能自己決定。就算自己決定錯了,也是自己的責任自己擔。但是被別人做決定,就算這個決定是好事,也很容易因為不甘願的心態,而變成壞事。

4. 好的可以拿出來說嘴,那壞的呢?

剛剛第三點舉例很多父母習慣幫子女決定事情。俗話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,但是很多事情不是這樣。一個決定如果對了,當然可以跟孩子說「你看,還好有聽我的吧。」

但如果錯了,是不是會說「當時這真的是最好的決定,你最後也同意了不是嗎?」或是「這條路本來是很好的,但是你不夠努力」等等。

很多時候不要幫別人決定事情,因為沒辦法負起事後責任。政府就像我們的爸媽。爸媽告訴你這東西多好多好,但是他沒有認真的問過孩子們,你要的是這個嗎?或是和孩子討論這件事情的優劣。

就像有些人告訴你,票投下去,經濟一定好。

或爸媽告訴孩子,讀大學才有好工作。

結果有跟他們說的一樣嗎?

其實最重要的,就是溝通。溝通必須站在對等位階,將雙方想法拿出來討論交流。而不是在上位者的為你好,接著告訴你這個決定有多好,卻沒有問過你到底好不好。

Photo Credit:Wilson Sun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d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